邹碧华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5-08-25 18:33:40
邹碧华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邹碧华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邹碧华观后感 篇1

近日,观看了《邹碧华》这部电影,电影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干部的生动形象。

观影结束,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仍在耳旁回荡,“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你就是你的时间,有人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我们自己在流逝……”邹碧华的光辉形象仍在眼前浮现,勤奋短促的一生,鞠躬尽瘁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

作为普通员工我们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呢,我认为首先要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注重日积月累、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们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认真”上较真,尽职尽责,用心做事,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邹碧华观后感 篇2

在科学城党委组织下,作为企业党支部党员,同辖区党员同志一同观看了电影《邹碧华》。电影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位公正为民,敢于担当的好法官形象。

20xx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首先向来沪学习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领导同志介绍上海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中午,又赶赴徐汇区法院参加会议。由于已经连续几天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汇区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脏不适,不幸离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业,影片中的各类人物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的敬业方式,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发室的贺青山,身为法院的一名普通职员,在收发室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怨言。他能准确的说出每年收发报纸、书刊、信访信件的准确数量,并为那字迹不清的回信内容而与信访办主任据理力争,他做的事很简单,但像他这样对信件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故事的主人公邹碧华更是如此,热爱着自己忠诚的司法事业,为中国法制建设,司法改革快速发展不断钻研,不懈奋斗,鞠躬尽瘁。

他们能够热爱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贺老师对党和国家事业的信仰,是邹碧华对人民和中国法制建设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会做到脚踏实地。

敬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邹碧华观后感 篇3

“人如果有了信仰,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句话虽然短,却诠释了邹碧华一生的工作信仰。邹碧华绞尽脑汁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为中国在司法领域做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司法道路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短暂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体现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与忠心。

电影中有一幕我记得非常的清楚。一个老人的母亲在火灾中离世了,老人认为这场火灾不是自然性的,一定是小区物业的疏忽所造成的,于是把小区物业告上了法庭,但由于没有证据,这场官司没打下来。邹碧华知道后只身前往事故发生地,向老人了解情况并展开调查,尽心尽责,在他用手语和朴素的话语说“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后,我非常感动。

从邹碧华朴素的言语中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用可靠的行动体现了对工作的热爱。我们看到,邹碧华那一屋子的法学书籍,让所有观众感动。邹碧华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把自己学到的再传给后人,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邹碧华观后感 篇4

20xx年11月27日星期二,我参加了本院组织的观影活动,这次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邹碧华。《邹碧华》这部影片讲的内容是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的过程中,爱岗敬业,鞠躬尽瘁的故事。

邹碧华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他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

邹碧华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

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

我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医疗技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

  邹碧华观后感 篇5

作为一个司法改革的案例,我是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来看待的。我重点感悟到的是关于工作的方法。

在一幕幕的精彩背后,我觉得最感动的是邹碧华同志扎实做事的一生。让我深刻感受到一名好党员,扎根工作,非常难得的长久坚持。始终坚持司法公正。在国家推动司法改革的试点计划实施阶段,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团队成员不分昼夜,不断研讨,时时鼓励大家,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解决了大家普遍担心的涉及考核法官的难点问题,最终完成改革方案,得以落实。

邹碧华同志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外界压力,都值得我们去向他学习。

在我的岗位上,我在反思自己,是否对繁杂的工作存在过多的消极状态?是否处理事情还是欠妥?作为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思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内涵,勇于担当,带着责任与义务去鼓励自己,促进团结,为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邹碧华观后感 篇6

xx月xx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邹碧华》。影片中,邹碧华在康达生日聚会上背诵了特蕾莎修女的《无论如何》。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他且用行动诠释了无论如何。

一、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社会的这杆公平秤的法官。

他说:“我们每年要经手上万起案件,数量很大,而每个家庭一辈子也许就这一件,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职造成了冤假错案,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法律了,那我们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无论如何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灾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他用手语与诉讼当事人老伯伯进行交流。他那句动情的: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无论如何都会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为干部要学会尊重。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任职的第一天,遇到面对上访群众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访办主任康达,对康达讲的一句话:你这个人民是吃过法条的人民,我们要把法条与面条搅拌在一起,让当事人吃法条与吃面条一样顺畅。在全院干警会上,邹碧华让贺青山走上台前,尊称他为贺老师。一句 ……此处隐藏10378个字……自私”影响到身边共事的同志。

最后我用电影里给康达过生日邹碧华用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真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真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 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 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嘛。

  邹碧华观后感 篇13

20xx年12月10日,原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司法改革调研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时隔三年,我们不会忘记,曾经有这样一位战士工作在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邹碧华以身践行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有志之士,更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以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及坚定的信仰践行作为一名法官的誓言。“知行合一”就是对邹碧华最好的阐释,他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博士,学识渊博,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以身作则,为民扬正义。三年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铿锵有力的步履声。“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是过客,只有做些事情才能留下永恒。”“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要想改变世界,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因为有我,这个世界更美好!”邹碧华同志的话就像黑暗中的灯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向我们传递了法治的思想、人生的信念和理想的力量!他的这种为中国法治建设的精神必将不朽,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为中国法治建设发光发热,为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法律工作者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与时俱进、知难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他是成功的,呕心沥血,孜孜不倦耕耘在法治工作的前线,先后有六大优秀的成果:“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这被广为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xx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就是这样一位不断学习进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

“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他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说是“5加2,白加黑,24小时工作制”。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能始终坚持标准,注重细节,保证工作量的同时也注重工作质量。在邹碧华主管的法院信息工作上,他注重实践体验,一次到基层法院调研,大家突然找不到邹院长了,仔细一找,他正趴在某法官的办公桌上体验新开发的系统,随身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上面记录着基层法官提出的种种改进意见。他曾说“群众的投诉是我们的黄金资源”,为此,他特别重视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每一条意见建议,要求信息技术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这是一种敬业精神,邹院长工作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际,落实到细节,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形象。勤奋、工作细致入微就是对邹碧华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他是真的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献给了司法系统。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司法公开就是一个需要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工作,他曾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他还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邹碧华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个过程。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死不是悲剧,亦非喜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死亡的路上,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人生会在何处止步。人终有一死,我们可以丈量生命的长度,但无法揣测生命的厚度,向死而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我们身处死地,只能向死而生,人终有一死,你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才不负韶光?邹碧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花开花谢,树荣树枯,一生之中,我们曾有多少理想,又有多少理想能够坚持?你是否还记得你最初的理想?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强大理想的人,不会因蝇头小利而被蒙蔽,不会因暂时挫折而被击溃。只有把你的工作和职业作为理想,你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被迷失。作为一名大学生,更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学习好专业知识是本分,更重要的是学习邹碧华的精神品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责任、担当、勤奋、创新、细节,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积极追求的品质。观看完电影《邹碧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邹碧华观后感 篇14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幸在工会组织下,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虽然职业不同,但是感觉自己和邹碧华很多相似之处,敬业、执着、真诚,很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位知识分子因为这些闪光点,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家人,国家也失去了一位对法律忠诚,对职业热爱,对改革有信念,有才华、诚实和率真好法官。无论如何,我希望我们身边的这些好同志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的同时,维护健康,珍爱生命,毕竟有了健康和生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无论如何,我们是国家、是社会、是家庭的希望和依托。

人们往往不理智,缺乏逻辑性并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如何,还是爱他们;如果你友善,人们会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还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无论如何,还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无论如何,还是要做善事;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无论如何,还是要诚实与坦率;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还是要建设;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人们可能会嫉妒你,无论如何,还是要快乐;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无论如何,还是要帮助;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无论如何,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这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邹碧华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