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发言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写发言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家长发言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家长发言稿 篇1尊敬的xx:
首先非常感谢X老师和各位家长给我这个机会,能把我平时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聊聊。大概要耽误大家10分钟时间,我尽量快点讲。
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我本人并没有创新性的想法或做法。我的想法和做法其实也是通过向老师们、向其他家长们交流学习,以及自己读书感悟和自身经历感悟得来。我主要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二是学习方面的具体辅导方法。
第一方面:关于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我认为这方面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尊重;二、规则”。
尊重,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绝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不能“父为子纲”)。这一点,我比较赞成西方人的观点,家长和孩子都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我跟孩子在一般事情上都是用平等的姿态和口吻来对话,不居高临下,这样孩子才能把家长当成朋友推心置腹谈话。孩子很小的时候,个子矮,我一般是蹲下来、或者我俩一起坐着谈话,让他感觉不到压迫感。平时家里的大事小事,我们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然决定权还在我们。再比如这次发言,我也是跟孩子商量了的,涉及他的例子,要经过他同意。这次开家长会,他要求我穿上体面的衣服,我平时穿衣不太讲究;我今天这身行头,就是我最好的了,是经过我孩子和爱人审查通过了的。
孩子在感觉到被尊重的同时,我想也会产生责任感。责任感很重要,会使孩子思考问题和做事更慎重,对自己、对别人都更有责任心。
包办不是尊重,比如你不让他做家务,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劳动和成长的权力,是不尊重他的独立人格。每次吃饭,我不是让他吃现成,一定让他做点什么,比如择菜,比如摆上碗筷。举例:一个风景区,一个孩子刚够全价票,家长狠狠骂到:“光长个子不长脑子,让你低头不知道低头。”另一个孩子同样的情况,家长买完票,拍拍孩子,笑着说“长大了”。
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农村孩子,16-17岁的样子,辍学了,在家天天跟同龄人闲逛,觉得自己年龄不小了,但在家里又从没有做过主,又不像个大人。一天村里来了个走街串巷收鸡的。这个孩子在伙伴们的半怂恿、半捉弄下,就想做一回主,说:“我家这几只鸡,两块钱一只卖给你,我作主了”。说这话的时候很有几分豪气。买鸡人当然沾了大便宜,开始捉鸡,这时孩子的父母回来了。母亲当时就说“孩子的话,不能算”。买鸡人也自知理亏,准备走人。孩子也没了刚才的豪气。这时父亲说话了:“你是个大人了,说了要算数。2块一只,卖了”。从此这孩子真的像个大人了,说话做事非常稳重。
规则,就是让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上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包括各种成文的规则或不成文的规矩。遵守规则不仅仅是约束他们,也是保护他们。孩子心智毕竟还不成熟,判断力不够,自控力差。家长是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孩子,约束孩子的行为。在这方面,家长和孩子就是不平等的,是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关系。
比如遵守交通规则,既方便所有人,也保护自己。再比如乘坐扶式电梯时靠右站、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给别人造成麻烦。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文明礼仪,我都及时规范他。比如孩子小时候跟小伙伴们玩,学了一些脏话和骂人的话,我们坚决制止。
我想起一部电影:一家三代团聚在饭桌前,孩子要看电视,父母按老规矩不让看。老人就说:“大家都是平等的,你做父亲的不能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权力。”这时父亲坚决关掉了电视并说:“这时候不要跟我讲平等。我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位父亲也许态度生硬的了些。但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更重要。
另外我想说几点:关于日常行为教育,我觉得男、女家长应该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现在好像在教育方面女家长管的多些,比如开家长会的'大部分是女家长。男、女家长的教育风格不一样,父母共同教育能使得孩子的性格更完善一些。有一位同事跟我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还管教育孩子这种小事?”我说:“我认为在家庭里再没有比教育孩子更大的事情了,和教育孩子比起来,房子、车子都是小事。我没有车子。”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独立待人接物和学习礼仪规范的的机会。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让他独立去做、去和人打交道。在这方面,尽量不批评,适当引导,顺其自然。孩子在待人接物上可能会有欠妥的地方,但相信孩子会逐步提高的。我在这方面就是个反面例子,我在家里排行最小,父母总觉得我办事不如我哥,老让我哥去办事。所以我现在很多方面就不如我哥,除了学习成绩比他们好。
第二方面:关于孩子的学习辅导。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也是不行,中考高考指挥棒在放着呢。我不要求儿子一定要多少名次,但要努力。他在我办公室看到领导办公条件都很好,把靠窗户的地方一隔,成了小隔间。我们普通员工就看不到阳光,暗无天日。就问我“你咋不当官啊,你啥时侯能当官,好有个自己的办公室,我来玩也方便”。搞得我很没面子。我说“我不要求你的名次,你也别要求我当官。咱俩努力了就好”。(是努力工作,不是努力当官)。说个笑话。
我的具体做法是自己首先做好表率,其次对作业“详细检查、分析问题、拓展讲解”,最后要跟老师及时沟通。
关于家长的表率作用,我觉得家长对工作学习认真与否,孩子能感觉到。我在家里几乎不看电视。孩子学习时,我一般就检查作业、做家务或看书,一般一个小时左右跟孩子一起活动活动筋骨。我这样不是为了做样子给孩子看,孩子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我平时一个月要看1-2本书,开学这两个月,我才看了一本。
举例:有个家长,是我的亲戚。孩子做作业时,这位母亲在一直在一旁非常慈爱地看着孩子,不时问问“冷吗、热吗,渴吗”,不时给孩子端水,披衣。我当时就说“你自己的价值哪里去了?你为什么不干点自己的事?你就是织毛衣也好啊!”当然只是心里说说,嘴上没敢说。
对作业的辅导我采取的方法是“详细检查、分析问题、拓展讲解”。我对他的作业凡是要签字的,字字过目,不过目不签字。数学不但检查答案,还要检查做题步骤,他这次期中考试数学的扣分就是步骤不完整,很可惜。语文和英语边检查边全部或部分提问,看他是否真地背熟了,有时能发现没背熟的。
检查完后,与孩子一起分析,对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下一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比如有些英语单词老记不准,我让他临睡大喊5遍这个单词,他就记住了。语文方面,他回答问题流于笼统,不具体,对新文章理解不全面。比如只回答“济南的冬天很美丽”,我说你要把美的东西举例出来,不用说好人家自然就知道美了。你说一个人漂亮,不能只说漂亮,要说“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眉毛”,人家就知道漂亮的。语文没有标准答案,但不等于没有要点,你把要点抓住 ……此处隐藏23772个字……个误区
很多时候,在和老师朋友谈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时,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说,不要给孩子定太多的目标,不要幻想用孩子的才华给我们带来荣耀,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健康、自然、快乐、正常的成长。但实际上,我们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第一,幻想自己的孩子将来会出类拔萃。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教育误区:比如对孩子充满期待,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却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和需求,鼓励和压抑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比如,注重孩子的知识、智力和成绩,但对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态度习惯不够重视;比如关心孩子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缺乏了解和指导等等。
在这方面,我认为适当阅读一些育儿书籍是非常必要的。从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我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关于儿童心理的,我认为我们作为家长必须了解这些知识,掌握儿童心理。学习小学生言语的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和培养,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等。对孩子正常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倍增效应。去年我在孩子上学前一段时间在书店淘到了这个《小学生心理学》,有空就去翻翻,了解一下“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和“学会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的相关知识。比如书上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是一个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是一个阶段,五年级是另一个阶段。四五年级之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加速期,根据这个加速期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心智发展。给予相应的教育;第二类是关于教育观念,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类的育儿书。有很多教育理念值得借鉴,但我觉得这类书只能作为教育的参考,不能跟风。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的是棍子教育,现在到处都在说“你真棒!”其实什么都要掌握。尤其是教育,不能一味的责备孩子,更不能一味的表扬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掌握表扬和批评的程度。所以这样的书只能作为孩子教育的参考,切不可盲目模仿;第三类是关于精神交流的,比如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喜欢的教育博客,或者一些亲子间的温暖话语,比如《傅雷家书》,比如江洋的《我们仨》,还有一个例子《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前段时间刚看的。是一篇父亲爱女儿的文字,里面包含了音乐、生活、读书、旅行等大大小小的东西。诉说着热情、包容、自尊、梦想的广阔风光,点点滴滴、情怀脚印、教育无处不在,我读这样的书,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可以从这些灵活深情的话语中咀嚼出伴随孩子成长的信念和美好的价值观。
第二,用自己的好习惯引导孩子的习惯
第一,培养好作息时间。上学期,我和小玉的爸爸最吹嘘我们和小玉的.美好生活日程。因为小玉的爸爸和我都是公务员,基本上可以有规律的生活。当我们遇到一些应酬,加班的时候,总有一个人能保证陪着小玉的生活和休息。早上我们早起给孩子做早饭,送孩子上学,下午下班回家。小玉已经和奶奶做完作业了。我和爸爸,不管早回家晚回家,每天都认真看她的书包和书,看她那天学了什么,检查她那天的作业。晚饭后,孩子们通常和她的祖母一起去小公园,在那里她和孩子们一起跑步和跳跃,爬单杠和玩游戏。7: 30左右准时回家,给孩子泡一杯牛奶,和孩子一起洗脚泡半个小时,8: 00左右准时睡觉,在床上单独或一起看书,8: 30左右准时睡觉。按照这个时间表,要求父母放弃很多自己的娱乐聚会,但是养成习惯后,在家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会给你带来很多快乐。当然,偶尔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破例,甚至带孩子去看k歌电影,都是有益无害的。孩子除了要有一个好的作息时间,还要收拾书包,打扮自己,学会照顾自己,从小就要承担一些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之后,自然会有学习的责任感,懂得照顾别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专注力、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每天学习预习等。但今天我是特别的
优秀家长发言稿 篇14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x的家长,首先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感激各位老师对我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让我们每一位家长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学校的老师对我们每一个孩子倾注了爱心和心血,更让我们家长感动。所以,作为家长,我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也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好。说来惭愧,我感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还存在着不少疏漏。下面,我就初浅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体罚孩子。
首先,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让他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更要自己吃饭。要让他做他应该做的或者说能够做的任何事情。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慢,或者做得不好,但慢慢地就会好起来。其次,要善始善终,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大人高兴的时候,就对孩子放纵;大人不痛快的时候,就小题大作,拿孩子撒气。有几句话是这样讲的:父母的手是用来爱抚孩子的,不是惩罚孩子的工具,也就是不要打孩子。父母的手不是用来指指点点的,而是用来牵引和与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从小认真培养,孩子一定会养成好习惯。当然,发现孩子身上有了一些坏习惯,也一定要注意慢慢克服。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犯错和改错的'过程。
二、对孩子多一些鼓励。
作为家长,我觉得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督促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在督促与鼓励过后,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让孩子知道“我要学”的重要性,而不是“要我学”。只有主动学习,孩子才会认真地、及时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天的家庭作业我们都认真督促,严格要求,做错了题目自己改,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能获得进步!我常对孩子说,只要你尽力了,就可以了。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我们不能太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的孩子用了心,尽力了,就是考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对他的压力不要太大,现在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成长期,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理解一下孩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一些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轻装上阵。
三、培养健全的人格。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让他们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孩子们才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家庭教育中一些粗浅的见解,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与个性都不一样,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肯定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孩子优秀是我们的幸福源泉,我们应该为实现这个心愿付出我们的努力。我觉得,我们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了。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我们家长持之以恒的督促和指导。细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也不容易,生长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强、压力大,但回忆起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都会感到欣慰。孩子是每个父母心中永远的希望!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相信他们一定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