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习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习,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数学问题生活化、实践化是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实践的体验,在实践中不断理解和反思。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教学水平需在不断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渐次提高进行不断的尝试与反思。现就五年级“循环小数”教学片断的改
进来阐述尝试反思改进的具体意味。
第一次实践时,是在揭示概念的过程中一味的强调讲解怎样的小数才是循环小数,扶的太多包的太牢,以至于学生无法自己体验得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在第二次实践中,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从图形引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循环现象,其次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循环现象,体验到循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最后回到数学中来,探究数学王国中的循环现象。在概念的揭示过程中,教学又分成两步,第一让学生通过几组竖式计算初步体验到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第二,通过几道判断题进一步完善循环小数的定义。预设的很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教师让学生独立判断循环小数时,有部分学生无从入手,判断的正确率不高,因此在反馈的时候我逐题进行分析,几经周折学生还是很难把定义补充完整,以至于这个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课后,备课组的成员针对于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做了详尽的分析。教学的本意是让学生有更多体验的机会,能够自己悟出定义。但是在体验的背后教师忽视了学生最根本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在定义没有下完整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只有凭借自己浅薄的认知去“碰运气”,得出的结果没有可立足的依据。因此在一味强调数学体验教学的模式时,教师还是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体验并不等于一味的放手,并不等于一定要让学生出错形成矛盾的冲突,传统的概念教学过程还是可取的,就是在生成概念后再巩固概念。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1.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效果较好,“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学生很会提问题,比如:是不是末尾加省略号都是循环小数?为什么不写余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这些问题,通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2.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三题,第一题是叛断是否循环小数,第二题是循环小数的简写。第三题是比较大小。这些练习由易到难,很有层次性,有梯度,也比较有争对性,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3.本节课由于内容有点多,导致很多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不够,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的专注力很好,能做到及时补充、纠错,敢于质疑。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在进行小数分类时,我忽略了以下知 ……此处隐藏6492个字……
然后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由于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循环小数的学习,我依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但是在用时上,还是很长时间,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却有了新的发现,当孩子们在小组展示交流时,孩子们有了一种自我交流的意识,须得把自己的想法、把同伴的想法都交流后,才让老师说话,无疑这也是我们课堂要追求的一种状态,只有这种良好的状态持续下去,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养成思考与交流的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这个教师看来真的是作为一个配角了,甚至我想参与时,孩子们把我挡了回来“老师,还有交流的同学呢?”我只好把我想说的放下,当同学们终于给我机会时,我蓦然间发现自己想说的话忘记了,看来,我的功力修炼地还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循环小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第二节课中的拓展练习,让孩子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更深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概念,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案例,那就是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我们要精心上课,需要完成学校要求的一些东西,但想要真的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想要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既具有灵活性,有具有应用性。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第一手的准备,那就是充分的备课,让孩子们得到的是老师游刃有余的教诲,而非教师准备不足的尴尬,只有老师在备课时,既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身,同时,又关注到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才能真正地让每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自己的课堂和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了生命力,也只有有生命力的知识才能变得真正的有意义,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爱学乐学!
每节课中,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而教师首先做到充分的准备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提前做好的一切准备,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已经失败了,何必什么事都怨到孩子们身上呢?只有内容充实的课堂才会吸引孩子们的学习。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也感受到了对于孩子常规的重视对于孩子数学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相关内容的口算,相关内容的各种题型的训练,都应该让孩子们不间断地进行培养与训练,否则,孩子们的学习就会顾此失彼,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孩子们学习的好坏,更多的在于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把握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
余数总是25。
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